NSE新观点 |《吉林报告》下载链接以及对有关评论的简短回应
《吉林报告》下载链接以及对有关评论的简短回应
文 | 付才辉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下面简称《吉林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我们很高兴看到大家对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对东北问题初步研究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不少评论还只是基于网络报道的零星观点。例如,孙建波的一篇评论文章“林毅夫要把吉林带到坑里?东北发展该发挥比较优势还是补短板?”中提到:“明明说的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可是,说好的比较优势呢?林毅夫团队怎么没指出来?”,并且孙建波也提出吉林省要发挥医药健康、旅游运动、农业食品等比较优势,并以此来批评《吉林报告》没有指出来这些比较优势。事实上,这些内容正是我们提出吉林省可以叠加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等五大万亿量级的符合其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内容之一,而且有更加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吉林报告》的建议是扬长补短而非只发展轻加工业不发展其他产业,由此可知这些评论人士只是道听途说,并未见到《吉林报告》的完整版,居然也把我们的结论作为批评我们的依据,有点不思其解。所以,为了避免这些评论的误导性,有必要澄清。有鉴于此,我们在此向大家公开《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完整版的电子版(并附上简要的PPT),供大家讨论。该报告目前还只是初步的草稿,有诸多不完善甚至错误之处,请大家予以反馈建议,也欢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
另外,孙建波文章也认为吉林由于纬度高不能发展轻加工业,并以北欧为例,其实这是他对北欧的情况不熟,例如,芬兰的诺基亚是从木材,到造纸,然后帮飞利浦代工生产家电,到生产自主品牌的电视,然后才进入到生产移动通信手机等。瑞典、瑞士等在发展早期也有许多纺织、制鞋、电子等轻工业。他认为吉林冬天天寒地冻有半年不适合生产轻工产品,显然不是事实,因为这些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而不是在露天的地里生产,辽源能发展袜业集群就是明证。当然,这只是他看到目前北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而没有追溯其产业结构变迁历史。另外,孙建波的文章也提出“我怎么没有看到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实施经济追赶的时候搞轻纺呢?”——这显然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正是通过大力发展轻纺行业积累资本之后才升级到重工业以及现代科技行业的(可参见《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新结构经济学之路》一书)。事实上,2016年吉林省纺织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47.36亿元,增长16.1%,已经超过能源产业的122.08亿元,现在已纳入吉林省八大重点工业之一。
当然,除了吉林省大力发展其他几类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之外,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需不需要发展轻纺工业,孙建波的观点确实也代表了许多人对东北发展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一省不同于一国,吉林在重工业上有传统,就不应该去搞轻工业,觉得那个太低端。正如孙建波在文章中所言:“林毅夫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是把吉林和东北当真一个国家,而且是大国经济来诊断了。一个大国,当然要产业机构健全……如果中国每一个地区都要发展这些产业,都来与江苏、浙江、广东竞争这些产业,中国的省区之间,还需要产业分工吗?如果吉林真的去发展轻纺、家电、电子之类的产业,必将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与之不同,我们认为不同于一个区县市的情况,拥有超过一亿人口的东北地区,以及目前的经济体量与新西兰旗鼓相当但人均收入水平只与非洲加蓬相当,2016年的人均GDP为54266元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3980元,2016年末有2700万人口、其中16-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占68.65%、农村人口占比44.03%这样省情的吉林省,是绕不过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阶段的。目前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浙江是40.27%、天津是28.19%、而吉林省只有区区5.73%。以重化工为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非常弱,为了解决就业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目前吉林省就需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当然,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是现代轻工,不同于传统简单的轻工业,承接江浙轻纺工业转移的方式也需要在转移过程中发挥吉林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技术装备改造以及产品质量升级,即转进。这意味着吉林省还可以发挥重工业的基础反哺轻工业,也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轻工业,不但可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吉林省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而且出口导向型轻工业还可以提升吉林省的出口以及带动物流、销售、金融等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而这些正是吉林省的短板。以2015年的数据做比较,经营单位所在地出口总额吉林省排在倒数第五位;只比宁夏、青海、西藏这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一点点;吉林省只有广东省的0.72%、江苏省的1.36%、浙江省的1.67%、上海市的2.35%、山东省的3.21%、福建省的4.09%、重庆市的8.36%、北京市的8.44%、天津市的9.02%、辽宁省的9.10%、河南省的10.71%、江西省的13.93%、四川省的13.94%、河北省的14.01%、安徽省的14.30%、湖北省的15.79%、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6.52%、湖南省的24.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6.37%、云南省的27.77%、陕西省的31.20%、贵州省的46.38%、山西省的54.79%、黑龙江省的57.42%、甘肃省的79.39%、内蒙古自治区的81.66%——让人惊讶!我们认为吉林省不但需要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囊括了从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以及家电和消费电子等等庞大的产业谱系,而且需要基于已有的这些轻工业产业集群基础抓住江浙产业转移的宝贵窗口机遇期。例如,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为51086元,只有浙江省的65.8%,但与2010年的浙江省的51711元相当,说明窗口机遇期大致只有五年,非常短,转瞬即逝。与吉林省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湖北省和重庆市近年来就大力承接沿海消费电子等轻工产业转移的机会,获得快速增长。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与湖北省和重庆市相当,分别为100.85%和97.64%,但2016年湖北省的GDP增长率为8.1%,重庆市的GDP增长率为10.7%,吉林省只有6.9%,低于湖北省1.2个百分点,低于重庆市3.6个百分点。整体上看,吉林省的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情况不亚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甚至一定程度上优于重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建筑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建筑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近20年增加了9.62个百分点,而吉林省和湖北省只分别增加了0.52个百分点和1.81个百分点)然而,近20年来与湖北省和重庆市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吉林省工业的内部结构明显存在“断层缺位”:以家电与消费电子为龙头的轻工业产品产量非常薄弱。例如,2015年家用电冰箱产量、房间空调器产量、家用洗衣机产量的产量重庆市分别为179.8万台、701.01万台、281.3万台,湖北省分别为286.2万台、1213万台,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重庆市分别为17605.1万台、6180.8万台,湖北省分别为5475.7万台、1121.5万台。以汽车与石化为重点的重化工业三省也旗鼓相当,吉林省重工业目前也不占绝对优势,但轻工业严重落后。另外,事实上,轻工业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最近沿海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就非常迅速,大有超过轻工业之势。如果除去汽车行业,吉林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比重目前只有区区1%左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的产业分工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指令所决定的。中国各个地区的产业分工会随着禀赋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迁。那些墨守成规地认为东北应该坚持重工业分工而东北沿海应该坚持轻工业分工的思想,事实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当然,区域产业分工作为学术问题及其政策分析值得深入的讨论。我们鼓励大家就东北现阶段需不需要再大力补轻工业短板的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我们再次重申《吉林报告》的建议是扬长补短而非只发展轻加工业不发展其他产业。吉林省目前需要根据其资源禀赋结构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等五大万亿量级的符合其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深挖经济增长潜力。不过,我们依然坚持认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目前需要把握好极为重要的窗口机遇期恶补轻纺工业的短板,长期来讲才能让产业结构步入良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如果按照原来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离越远。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脱胎换骨、优化升级”。当然,对东北问题的认识及其建议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观点,任何理论都是盲人摸象。我们欢迎大家围绕《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初稿草稿)展开深入讨论,以便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
本文作者:
付才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课题研究执行负责人。意见及建议反馈欢迎发送至:
fucaihui@nsd.pku.edu.cn
查看及下载《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初稿草稿)及PPT,请点击“阅读原文”